安野光雅的数学绘本和日本历史|家长和孩子的阅读推荐
引子
有个二年级孩子的家长问我:推荐什么数学绘本给孩子看?
我立即就回复:安野光雅的《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》,这一套书让二毛和我都爱上数学。后来想起:很多孩子都不喜欢,为什么呢?特意写写。
安野光雅:日本绘本大师,其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非常受欢迎,在国际间也大放异彩,至今已获奖无数。英国格林威奖特别奖、美国号角书奖、纽约科学院奖、布鲁克林美术馆奖、捷克BIB金苹果奖、意大利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设计大奖等等,更在1984年获得国际童书界最高荣誉的“安徒生奖”画家奖。
今天,我们谈谈安野光雅以及他的作品。
孩子推荐书目
《数数看》,我把它归类为蒙氏数学启蒙的绘本。(2-6岁)
这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数学浪漫之旅。作为故事书和数学书,它是了解“数字”和“数量”之间关系的入门推荐阅读。
《小三角,倒过来》,2015年9月第一版(2-6岁)
这是一本和数学沾一点边,以日本童谣为线索创作出来的水墨画风的绘本,难度在“五味太郎”和下文“奇妙”数学之间。
用“难度”去表达绘本,因为图案之间有一些逻辑关系,能看懂的孩子会觉更有趣。很多家长嫌弃它“低幼和无聊”,其实这是“形”的入门书,让孩子开始去思考“形”和我们的关系,而“形”就是数学的一项元素。
《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》一套三册(5-8岁)
当孩子喜欢五味太郎绘本(点入看:数学没问题),经历过愉快阅读体验后,亲妈们都会强烈继续推荐“奇妙数学”这套书,往往就遭遇孩子们的反馈:真不喜欢啊!
我只能说:五味老师教幼儿园,安野老师教小学。
在我的观察里,部分孩子因为看不懂,直接表达就是“不喜欢”。尤其明显是这套书的第二、三册,已涉及小学二三年级的内容,理解上有难度,简直就是一二年级的“奥数题”。
小时候的二毛,总是一个人静静坐着,慢慢翻着书,毫无表情看着,很短时间就翻完。我没有去打扰问一句:“这里什么意思?看懂没?”我不喜欢去检验孩子的阅读成果,只希望慢慢培养阅读习惯。直到有一天,孩子笑着问:“妈妈,这里真的很好笑!”我才确认,孩子终于看懂了。
家长给孩子推荐书目,少不免带着小期待,无可厚非。大多数家长都喜欢这套书,正是我们都能看透有趣的图案背后输送的数学概念和逻辑,学习要点多着呢。然而,孩子很直接,超过他们认知水平的阅读,会产生无形的压力和障碍,需要慢慢渐进!
我认为:6岁前后并有认知基础的孩子,比较适合这套书。
《旅之绘本》一套8本,中欧、意大利、英国、美国、西班牙、丹麦、中国、日本,这是一套无字书,书后附有作者自己的长篇解说。
普遍认为,这是一套孩子不喜欢,而大人超爱的绘本。(二毛从来不看,但我超级喜欢:画面给予静谧的感受。)
貌似风景画的作品,却隐含着浅浅故事线索。
推荐:当孩子熟悉一个国家的地理、建筑、人文后,其中一本推荐给孩子。比如说,伦敦回来后,我们开始看英国本,能让我们回味这个国家的基本风貌。
至于附录的大量文字,需要好好静下心才能读。
《天动说》,用简洁、清新的文字来讲述理工男喜欢的故事,摘录一点,让大家感受一下。(5-10)
让我们一起回到相信天空会转动的中世纪。
从前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。
人们在太阳底下自由自在地生活。
有人去森林追捕野兽。
有人出海去打渔。
也有人种植小麦。
人们对着夕阳向神祈祷……
假如不是天在动,而是地球在运动的话,这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啊!
故事没有直接抛给我们正确的观点,也没有直接否定地动论,而是讲述演进的过程。
作者带领我们一起回到“从前”,以古代人的视角出发,以人类生存发展和认知发展的改变为线索,把地动说和天动说的演变娓娓道来,而但丁、达芬奇、哥白尼、伽里略这些关键人物就隐含在故事里,始终没有直接提及名字。
这是写故事人的高明之处,这个读本之后,二毛急不可待翻阅相关百科书。(附录里有文字解说对家长导读很有帮助)
这是抛砖引玉的一本书,能引导孩子对天文、地球、宗教发生兴趣。
《美丽的童话绘本》一套四本,关于伊索寓言和格林童话,这套书多次获奖。(感谢咔妈的推荐)(6-12岁)
这书保持着安野先生又童真又清新的画风,语言幽默和睿智。最出彩的地方在于:正史和野史一起上演。
上文是标准的儿童文学体,按照传统故事大纲清新简洁叙述——读故事。
下文是以爸爸讲故事口吻表达,恶搞出来的胡言乱语。
上下呼应,妙笔生辉。
对于孩子,更愿意听“爸爸”的吹嘘,常常会捧腹大笑。
《绘本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》,这书新版,因为一直关注莎翁戏剧,所以搜来看。
此书一共收录37个剧目,一个故事一幅插图,囊括了所有经典剧目。
故事讲得很简单,算是入门书。但是,不算有趣,不推荐没有莎剧基础的孩子看。我认为:看起来吃力,会导致孩子失去探索的乐趣。
重点推荐
《绘本是一个人的旅行》,这本书感动了我,隆重推荐给准备带孩子去日本旅行的家长们阅读,也推荐大孩子独立阅读。
一、帮助我去了解日本的普通人
安野光雅出生于1926年,他出生没几天大正天皇逝世,他的成长伴随着日本近代史演进,一件一件大事情发生着:
九一八事变,他5岁;
东条英机重新任命时,他7岁;
七七事变,他小学六年级;
珍珠港事件时,他15岁,哥哥从战场回来。
接着,他弟弟上战场。
太平洋战争爆发,19岁的他被应征入伍。
他采用典型的第一人称叙述,从自己出生到家庭变化,再到街坊朋友,讲了一个又一个小故事。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,至少是其中一种态度。
“弟弟换上和军服差不多的学生制服,在校舍的阴影里向我挥手,我目送他走进教学楼。要是日本没有战败,那或许就是我们兄弟的永别了。”
“没有不经历别离的生命,我的这一时刻不过是正巧和出征赶在了一起。”
“内务班在教育的名义下,每晚对士兵们又打又砸,我头上现在还留着一道长官用所谓”军人精神注入棒”留下的疤痕。”
“想彻底忘掉这段衣食不足、礼仪不顾的耻辱。”
二、帮助我更好去解读作者的创作
战后,作者当了“无可奈何老师”,谎称能弹钢琴的他其实只懂用单手来弹风琴。而最后,他带领孩子们上自然课。后来,朋友发现他有绘画才能,被邀请当美术老师……遇到好的年代,他开始创作。
作者从自身经历讲述创作故事,成为此书的另一大看点。
作者个人经历和日本发展交织在一起,也让我更好理解日本近代发展和安野先生繁多作品后的故事。
《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》,文字简洁不华丽,安安静静讲着故事。它不宣泄情况,不讲大道理,不谈国家民族道义,只讲自己经历过的点点滴滴,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散文集。读这书后,我更能去理解“暧昧并矛盾”的日本文化了。